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印巴空战的余波仍然没有消停。印度与俄罗斯正在积极谈判,争取抓紧采购俄罗斯苏-57战斗机,以确保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第五代战斗机,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国防部公布即将获得中国歼-35战斗机的紧迫局势下,如果没有五代机加入,那么本已经处于技术劣势的印度空军将在未来战争中继续一败涂地。
虽然印度空军的规模远比巴基斯坦要大得多,但多次印巴战争的空中作战中,印度空军都没有获得过优势,反而是一直被巴基斯坦空军压着打。在这种情况下,自以为的技术优势被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战斗机和PL-15远程空空导弹彻底击破。怎么不让印度空军猴急呢?
但是,印度航空工业不是一直在研制AMCA隐身战斗机吗,而且一直与土耳其的TF-X战斗机和韩国的KF-X战斗机并称为继中美俄后最有可能升空的三种五代机。
然而,TF-X已经被赋予了“可汗”的正式名称,原型机正在紧锣密鼓测试中;KF-X也被赋予了KF-21的正式名称,虽然从五代机标准下滑到了四代半标准,但好歹也已经升空,并即将服役。只有AMCA战斗机仍然只有PPT和模型,当印度在印巴空中冲突失利后完全无法依靠国产五代机找回场子。
展开剩余92%图片:印度AMCA战斗机最新模型,下方是国产“阿斯特拉”中程空空导弹,也是一个样子货。
近日,印度航空发展局(ADA)声明,已经邀请印度本土公司主导开发第五代隐形战斗机——AMCA(先进中型战斗飞机)。
6月19日,航空发展局发布的意向书(EOI)旨在筛选出能够根据印度法律执行AMCA计划的印度本土航空工业企业,将邀请“有经验”的印度本土公司负责AMCA的开发、原型生产、飞行测试和认证。申请人可以是单一公司、合资企业或联合体,必须在航空航天设计、开发、集成和质量保证方面拥有专业知识。EOI提交的截止日期是8月16日。
根据莫迪总理的指示,国防部于5月27日公布了“加速AMCA发展计划”,宣布新的执行模式将是竞争性的,向公共和私人公司提供平等的机会参与国家最重要的军事项目之一。目前,ADA的主要产品包括“光辉”Mk1、Mk1A和Mk2战斗机。其均为印度国营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研制,该公司也被认为是AMCA战斗机最有力的竞争者,此外与美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机身制造项目、“阵风”战斗机机身制造项目有关的印度国防承包商塔塔公司也有可能会参与竞争AMCA战斗机项目。
根据计划,印度航空发展局将在2025年7月第一周组织一次资格预审会议,让竞标企业对资格预审文件进行说明。各公司需为资格预审文件支付10万卢比(约8300元人民币),不予退还。预计隐形战斗机的首架原型机将在2029年进行首次飞行,全部开发计划可能将在2034年完成,然后在一年后开始生产。
图片:AMCA战斗机预计2034年研制成功,对于已经跳票三十年的印度五代机来说,这只是又一个可有可无的期限。
印度的五代机梦
1997年9月7日,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F-22“猛禽”在美国罗宾斯空军基地进行了58分钟首飞,标志着空中力量进入了五代机时代。
印度空军也在同年,对隐身战斗机进行了广泛讨论,认为有必要研制具有同等战斗力的新型战斗机。
2001年,这些讨论变为了具体项目,一个代号为“MCA先进中型战斗机”的预研项目启动,并在当年展示设计效果图,外形酷似双发版“光辉”LCA战斗机,但采用了无垂尾设计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显然这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气动布局只是为吸引决策者立项的噱头而已。
图片:早期的MCA战斗机(下图)设计是一架无垂尾的双发LCA“光辉”战斗机模样(上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MCA项目都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作为研发主力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将精力更多花费在LCA“光辉”战斗机研制和试飞上,相比浮云一般的MCA项目,第四代LCA战斗机更具实用前景。
印度空军此时也将目光从MCA项目中移开,转投向俄罗斯T-50隐身战斗机项目,并在考虑到接替苏-30MKI双座重型战斗机后,要求俄方研制一款双座版T-50,这无疑加大了T-50研制难度,加之后来俄印因为该项目资金分配和付款问题等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
因此,当现如今T-50已经实现“羽化成蝶”,成为苏-57战斗机量产装备俄空天军,而印度仍没有拿到一架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图片:后期的MCA方案,已经有点接近于现在我们看到的AMCA项目模型。
有鉴于此,印度空军再次呼吁自研五代机。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于2008年10月起草了一份详细工程报告,并在2010年3月将预研的MCA项目升级为AMCA项目,以期突破第五代战斗机关键技术,生产一款20吨级的单座、双引擎中型隐身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
当时的AMCA原型机计划2017年进行首飞,但在关于战技术指标和使用需求等方面不断争论中,项目很长时间没有实质启动。直到2019年2月,AMCA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才完成,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并在当年印度航空展上第一次展出等比例模型,引起各国关注。
2022年3月9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生产现场开始制造AMCA战斗机第一个零部件,印度媒体将这天称为AMCA项目的“里程碑”,标志着AMCA原型机正式开工制造。按计划,AMCA首架原型机将于2024年面世,初步制造4架原型机,预计于2025年或2026年进行首飞,2029年开始量产,似乎印度的五代机梦即将实现。
然而到现在,别说AMCA原型机了,项目招标原来才刚刚开始,感觉前三十年几乎白干,一切从头再来。
图片:MCA后期的小尺寸风洞模型。
公私合营造飞机
印度空军对于AMCA战斗机寄予厚望。
2019年10月,印度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上将(RKS Bhadauria)就表示,AMCA项目必须实现,印度空军希望能够拥有飞机的完全技术控制权,以避免外购飞机时碰到的技术限制,这必然要求印度航空工业突破第五代战斗机所有技术难关,显然这对于印度航空工业来说是非常苛刻的要求。
正是由于AMCA项目研制难度之大,印度改变了“光辉”战斗机研制过程中由政府主导的模式,而是采用更加开放的公私合营方式,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AMCA项目中来。
除了作为主导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印度政府航空发展局外,据称将有超过140家大小公司参与到AMCA项目中来。该机量产时将采用模块化生产方法,在各厂家中生产所需的部件,再到分包商处进行机身、机翼、尾翼、雷达、起落架等大件组合,最后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进行整机总成组装。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开发和生产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目前,有兴趣参与AMCA的分包商有塔塔先进系统公司、信实航空航天公司、拉森特博洛工程公司、戈德瑞吉航空航天公司和拉克希米机械公司等。印度政府还决定将至少一家分包商提升到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一样的总包商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调动私人军工企业的积极性。
图片:每次班加罗尔航展,印度都会把不同样子的AMCA模型搬来,成为印度人参观打卡的景点。
此前,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德哈万(R.Madhavan)证实,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航空发展局正在为组建一家合资公司而进行前期工作,这家为AMCA计划专门设立的合资公司将由前两者与一家印度私营军工企业三方组成。
这一模式在印度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开创性,迄今为止印度私营公司仅限于作为系统和子系统供应商参与到这些航空航天项目中,而在该模式下,第一次有私人公司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航空发展局在战机项目上享有同等的地位。在这其中,拉森特博洛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工程集团公司之一,著名的塔塔先进系统公司则在为美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生产机身,现在又将参与“阵风”战斗机的机身生产,都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图片:塔塔公司为美国生产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机身。
不过,虽然公私合营的模式能够解决项目推进中的一些问题,但对于最关键的技术瓶颈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无论是印度国营航空工业还是私营军工集团,对于第五代战斗机研制都毫无经验,且严重缺乏技术储备,比如印度材料工业就需要突破隐身材料的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轻言数年后就要制造出原型机,显然难以信服,而加上该项目此前已经有过2017年首飞的可笑宣言,更让人抱有怀疑态度。
图片:AMCA曾经多次传出要首飞,但实际上原型机一个螺丝钉都没造出来。
先天不足的AMCA
在这种研制生产环境下,AMCA战斗机想要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五代机,显然是难度太大。
根据最初设计,AMCA战斗机将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设计用于防空截击、空优作战、对地攻击、战术轰炸以及战术侦察等多类型任务。
为此,印度军方提出了AMCA战斗机必须拥有超音速巡航、隐身、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超机动性、数据融合和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等要求。该机装备部队后将替代老旧的“美洲虎”、米格-27、幻影2000战机,与“光辉”、苏-30MKI、“阵风”等战斗机协同作战,同时发展出海军型装备航空母舰。
图片:AMCA的一些纸面数据。
AMCA项目前期共进行了10种气动外形风洞试验,早期的“无尾双发LCA”布局最早被踢出局,最终选择了类似F-22“猛禽”战斗机那样的标准第五代战斗机布局,采用梯形上单翼,剖面设计在跨音速条件下可大幅减少阻力,机身后部安装有外倾的双垂尾。
飞行员座舱位于战机前部,位置超过进气道和机翼前缘,拥有较好前向视野,但由于类似于米格-29那样的后脊存在,飞行员后向视野不如气泡座舱那样好。
为了提升隐身性,AMCA设计中还采用了S型进气道,以防止前向雷达波直射发动机涡轮。此外,机腹有一个可开闭弹舱,可以挂载中程空空导弹或近程格斗导弹,看上去就像是一架缩小版的F-22战斗机,五代机该有的“范儿”也都有。
图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AMCA方案的设计图。
不过,仅从AMCA模型就会发现该机先天不足,内核实质上与“五代机”标准天差地别。
1、总体设计缺乏经验。印度没有研制隐身战斗机的经验,AMCA设计上有着“画虎成猫”的问题,外形就像是采用了F-22机翼、F-35垂尾、LCA机头的“缝合怪”,而在对隐身性和飞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上,也是朝三暮四,修来改去。
比如进气道方面,印度航空工业在LCA战斗机研制时抄袭了F/A-18“大黄蜂”战斗机的“二元外压式单斜面进气道”,在AMCA上又瞄准了F/A-18E/F和F-22战斗机的“双斜切乘波进气道”,但显然印度没有这种适合超音速巡航的先进进气道技术储备,最终不得不放弃。
从最新的模型看,印度又开始抄袭F-35、“枭龙”战斗机上的“DSI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这种进气道具有重量轻、阻力小、隐身性好等特点,最关键是结构简单,对于印度航空工业来说“抄作业”比较容易。
图片:AMCA早期模型采用的双斜切乘波进气道。
图片:现在的AMCA模型抄袭中国“枭龙”的DSI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
2、态势感知关键缺失。AMCA战斗机主要的态势感知系统是其国产的机载相控阵雷达,但无论是模型还是设计图,该机都没有装备前视红外搜索装置(ISRT),这几乎是五代机的标配了,即使F-15等四代机也想方设法加装“军团”ISRT吊舱以增强探测能力,俄军苏-35战斗机就曾凭借ISRT系统发现了叙利亚上空飞行的美军F-22隐身战斗机。
缺乏ISRT的AMCA战斗机直接被感知能力拉低了一个档次,如果加入隐身战机之间的对抗,就只能够依靠雷达进行搜索发现,犹如走夜路握着灯笼的人,虽然照亮了一部分道路,却也成为了“黑暗森林”中的众矢之的,而敌方隐身战斗机可以在雷达静默的情况下依靠ISRT发现AMCA战斗机。
此外,从新模型上看,AMCA在机腹还需要挂载光电吊舱进行目标指示,这也从侧面暴露了该机本身态势感知能力的缺陷。
图片:AMCA作为一款五代机,竟然需要外挂这么多吊舱来辅助攻击。
3、火力配置捉襟见肘。AMCA战斗机新模型外挂、内挂多达12件导弹、制导炸弹,但却难以掩饰其隐身状态下火力贫弱的问题。
AMCA战斗机腹部设置了一个内部弹舱,相较于韩国KF-21这样缺乏内部弹舱的四代半战斗机,具有一定隐身性方面的优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AMCA腹部弹舱只能挂载4件武器,并缺乏侧弹舱,使得该机在隐身状态下火力异常贫弱,空优作战时如果搭载4枚中距空空导弹,就会失去格斗导弹防身,换上格斗导弹就会让超视距作战能力大幅缩水;对面攻击时,如果换上2枚激光制导炸弹,就只剩下2枚空空导弹搭载空间,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为了弥补内部载弹量的不足,AMCA设置了6个翼下武器挂点,并采用复合挂架方式进一步增加导弹武器的携载量,类似美国F-35的“野兽”模式。但这种配置只适合用于低烈度、低威胁作战行动,一旦面对具有一定防空能力的对手,AMCA外部挂弹就会完全丧失隐身性,成为空中的靶子。
图片:由于AMCA弹舱容积较小,需要搭配外挂武器。
4、动力系统受制于人。由于印度没有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能力,因此AMCA只有采用国外发动机。
此前报道,AMCA原型机将选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414涡扇发动机,以保证首飞按照时间节点进行。
这是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上使用的发动机,最大推力57.8千牛,加力推力97.9千牛,推重比为9。虽然这种发动机性能不错,但要求美国大量提供就要充分考虑印美关系未来的发展走向。
当前,印美蜜月,印度也采购了一批美国生产的直升机、反潜机,甚至考察F/A-18E/F战斗机作为印度航母舰载机的可能性,但美国始终没有将印度作为自己的核心盟友,全面倒向美国也并非印度的国策,因此将自己未来最先进战斗机的“心脏”完全由美国来掌控,这是印度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印度也希望能够实现发动机国产化,并更加倾向于与法国赛峰集团合作研制新型GTX Kaveri涡扇发动机,以此来解决AMCA战斗机动力问题,但这种发动机目前还没有完成设计,印度吸收消化需要更多的时间。
图片:印度航空发动机研制海报。
图片:莫迪老仙参观印度国产航空发动机。对!仍然还是模型。
结语
AMCA战斗机只是当前印度军事航空项目中的一项,而并非全部。
事实上,印度目前还在同步推进“光辉”LCA Mk2战斗机、TEDBF双发隐身舰载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这完全超出了印度航空工业的承载力。
好高骛远的莫迪老仙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AMCA战斗机究竟成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片:一生要强的莫迪老仙此生等得到坐进AMCA战斗机座舱的机会吗?
发布于:上海市新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